8月1日,杭州高新区(滨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推进大会在杭州市高新区(滨江)“中国数谷”大厦举行。作为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区,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加速在人工智能赛道乘势而上、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抢占先机。
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数据、算力和模型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杭州高新区(滨江)出台了“数据、算力、模型”三位一体人工智能政策体系:在数据要素方面,鼓励企业利用“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和数据要素治理体系,降低企业用数、合规成本,最高给予年度基础设施使用费用50%补助;每年安排5000万元“语料券”,鼓励数据赋能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应用,降低用数成本,给予最高200万元。在算力要素方面,每年安排最高1亿元“算力券”,扩大“算力券”补助范围和力度,进一步降低算力使用成本,给予算力使用费用最高60%补助,单家企业最高2000万元。在模型要素方面,支持企业和相关机构开源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第三方算子库、模型、智能体和集成开发工具,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支持打造开源生态,促进产业集聚。
会上,杭州具身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启动,将依托杭州具身智能中试基地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能力供给中心、模型训练中心、场景验证中心、测试认证中心,形成“算力+数据+模型+场景应用”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具身智能全体系全链条高地。
杭州数谷数据创新中心建设和浙江省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启动,为数据资源化“三位一体”杭州模式提供技术支撑,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数据资源化与资产化路径,同时推动高新区(滨江)加速打造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核心区、具身智能引领区、训练熟化加速区和场景方案示范区。
大会还发布了人工智能典型场景需求,包括人工智能+生产制造、金融贸易、医疗健康、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五大领域,加快场景驱动,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时举行了人工智能项目签约仪式,涵盖商业航天、AI感控、数据安全、低空防御、数据标注、具身智能云服务及通用3D大模型研发等前沿领域。浙江大学陈华钧教授与高新科创集团签约,“海洋大模型OceanGPT(沧渊)”与“海洋可信数据空间”项目达成合作。
“浙江省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有哪些先天和后天的优势?”现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兰建平进行了解读,并为杭州高新区(滨江)下一步产业发展作指导。另外,安脉盛董事长倪军围绕“工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作主题演讲,光粒科技CEO张卓鹏、杭州数据交易所董事长应琦、联汇科技董事长赵凡分别围绕“光粒智能眼镜:构建核心技术和垂直场景的双边优势”“‘数据为基、服务破局’—探索路上的实践与思考”“OmAgent具身智能体大脑平台赋能产业升级”作交流发言,分享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前沿洞察、发展趋势和实践经验,为产业创新提供新思路,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深度互动。
据了解,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全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初步形成覆盖计算和AI框架、高性能服务器、算力基础设施、行业大模型、公共数据交易中心等产业环节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全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实现营收超2000亿元,占杭州市比重超40%。全区有30多家企业训练发布超40个模型,其中,新华三-百业灵犀、联汇-欧姆、虹软-ArcMuse、网易-商和等11个大模型已通过中央网信办生成式大模型备案。(刘望 肖鳕桐/文 吕慧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