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金华永康市水土保持空间管控试点项目通过验收。作为2024年浙江省水利厅的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领域改革创新试点,通过科学构建水土保持分区管控体系,以“差异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成功实现水土流失监管效能、区域生态功能、发展协调动能“三个显著提升”。
验收会议现场。
科学分区,构建全域覆盖管控“一张图”
该项目试点工作紧密结合永康实际,构建了以“水土流失风险区”为基础、“特定管控区域”为补充的立体化分区管控体系。
对风险进行精准画像。依据自然地理条件、人类活动影响及潜在流失风险,将永康全市划分为高风险区(生态保护红线、陡坡地、水源地核心区等)、中风险区(缓坡地、河道缓冲区等)和低风险区(平缓地带)三大类。
对功能进行靶向聚焦。在风险区基础上,识别并划定水源涵养区、休闲旅游区、生态公益区、生态产品增值区、基础预防区五类特定管控区域,叠加实施更严格的保护与发展要求。
分区施策,精准发力实现“三个提升”
试点验收的核心成果,集中体现在通过差异化的分区管控策略,有效达成了三大目标提升。
对高风险区“严管严护”。执行“避让优先、提标严管”策略,项目准入严格限制,确需建设则提高防治标准,采用先进工艺减少破坏,对大中型项目实行“全覆盖检查+全过程监测”。
对中风险区“防治并举”。推行水土保持乡村建设与“放管服”改革,对点状项目实行“多评合一”和告知承诺制,简化审批流程,同步强化信用监管,现场检查率超30%。
对低风险区“放管结合”。实施备案制管理,减少行政检查50%。建立柔性执法机制,轻微问题教育免罚,屡犯企业纳入信用“两单”管理。
叠加守护,特定区域核心功能更巩固
在分区管控基础上,对五类特定管控区域实施“双重防护”。水源涵养区严禁无关建设,守护供水安全;休闲旅游区严控开发强度,保护自然景观;生态公益区强化保育,提升森林质量与碳汇;生态产品增值区按风险等级精准施策,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基础预防区强化项目避让论证与高标准防护。这些叠加措施有效维护了特定区域的核心生态、文旅和生产功能,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试点验收通过标志着永康水土保持工作进入空间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新阶段。”永康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永康市将持续深化分区管控成果应用。在强化保障方面,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提升动态监控能力;在深化监测方面,构建覆盖全分区、全要素的监测网络,定期评估成效,动态优化管控措施;在广泛宣传方面,提升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凝聚保护合力。永康将以此次试点成功为新起点,努力打造全国水土保持空间管控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杆城市,为守护绿水青山、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徐梦瑶/文 永康市委宣传部/供图)